人類非法伐木的活動持續施壓威脅珍貴的森木地區- 木材被用作地板、製作木製傢俱及商品、常用的紙張、隨手得到的抹手紙、外賣用的即棄筷子等,都是森林製品工業。開闢森林空地用作建築房屋、基礎設施建設、農業擴展、種植單一植物如棕櫚樹(製作食品、個人護理用品) 、玉米和黃豆(生物燃料)、甘蔗(蔗糖供應)。
- 糧農組織的報告估計,自1990年以來,有1.29億公頃的森林(相當於秘魯/南非的面積) 已經消失了。
- 最受採伐森林所威脅的國家主要來自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如亞馬遜地區的巴西、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
- 現時採伐森林活動持續, 100年後的熱脅雨林將會完全消失。
- 森林覆蓋率接近90%的馬來西亞從2001年到2015年間,其森林消失的面積超過600萬公頃, 失去超過20%的森林面積。
影響
熱帶雨林孕育多樣珍貴生物品種, 如全球數量不足100隻的蘇門答臘犀牛曾出現於東南亞的婆羅州雨林。過度森林開伐會破壞許多動植物的棲息處, 造成環境退化和生物種多樣性減少; 甚至出現瀕危狀態令物種滅絕。
印度尼西亞: 擁有全世界10-15%的動植物物種, 因為伐木問題失去了72%未被干擾的森林面積。印尼的鳥類多樣性是排名世界第五〈1,600種〉,有約400種特有種、120種受脅鳥種。現在, 印尼是世界上毀林最嚴重的國家之一,自1990 年起,已有四分之一的印尼雨林消失,面積達3,100 萬公頃,相等於平均每8 分鐘失去一個維園面積的熱帶雨林!棕櫚油企業開發棕櫚油種植園,令棲息雨林的紅毛猩猩面臨絕種的威脅,每年至少有1,000 隻紅毛猩猩因開闢種植園引致的雨林大火而直接或間接(如失去棲息地、更易遭獵殺)喪生。2016年,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已經把婆羅洲紅毛猩猩的評級從「瀕危」提升至「極瀕危」。
森林是穩定全球氣候的重要元素,樹木可幫助消耗二氧化碳, 擔當著淨化空氣; 亞馬遜地區等熱帶雨林更有「地球之肺」及「生物天堂」之稱; 然而人類的大量伐木行為摧毀珍貴的林木地區, 報告指出多於10%的溫室體二氧化碳排放是砍伐森林所引起的。全球暖化使地球溫度上升,喜馬拉雅山、南極等冰川開始融化; 海平面上升, 沿海地區的地區如而國際城市上海,島國如馬爾代夫、一些太平洋島國也有被淹沒的危機。